邓诗凯“核壳结构等离激元超构表面和器件”报告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3-03-12浏览:10

391430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邓诗凯研究员在中国科大西区力二楼215受邀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核壳结构等离激元超构表面和器件”,报告会由工程科学学院陈杨教授主持。

邓诗凯研究员从丰富多彩的颜色讲起,谈到了纳米粒子对于光的控制,当纳米粒子大小、形貌等改变时,可以改变光在不同波段的发射特性,当发射波段被缩短为一个窄带时,便可以形成激光。以纳米粒子实现的纳米激光器在光学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化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邓诗凯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单个纳米粒子LSP和纳米颗粒阵列SLR对于光学近场的增强的机理,并分析了化学合成组装加工和微纳加工这两种纳米颗粒阵列传统加工方式各自的优劣。在此基础上,邓诗凯研究员介绍了微纳加工技术结合退火的联合加工工艺,得到了周期性强、均一化程度高的纳米颗粒阵列,在金、银、铝等材料中实现了一系列的光学调控。随后邓诗凯研究员分享了他们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利用铜作为等离子体纳米材料进行光学调控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便是铜容易产生氧化层,且会随着时间逐渐加深。氧化层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结构的等离子体性质。邓诗凯研究员团队通过在铜纳米颗粒之上生长石墨烯,在阻止了铜颗粒氧化的同时利用石墨烯材料与染料分子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极窄线宽的激光发射。

邓诗凯研究员的讲述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给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自由讨论环节,参会师生就介质材料与贵金属材料在光学调控中的利弊、退火处理对纳米结构形貌的影响、二维材料的选择等问题与邓诗凯研究员进行交流互动。针对不同材料在光学调控中的利弊,邓诗凯研究员指出虽然介质的损耗更小但电磁场被主要局域在结构内部,难以如同贵金属结构一般对表面光产生极强的调制作用;针对结构形貌的改变,邓诗凯研究员表示虽然会有一定的结构气化逸散导致结构降低,但是可以通过提前留有余量进行补偿;针对二维材料的选择,邓诗凯研究员指出除了在铜纳米结构上生长石墨烯外,还可以在金结构上生长TMDC等其它二维材料,有着极大的研究空间。双方交流深刻,与会师生反响热烈。

报告人简介:

邓诗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博导。2017年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前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全职实习一年。之后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Teri Odom教授。从事纳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制造、微纳器件、等离激元、二维材料、光学传感等。在PNAS, Nano Letters, ACS Nano, Materials Today, Nano Today等期刊发表论文16篇。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分院青年英才培育计划,主持基金委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