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遥感仪器科学与技术

1 综合简介

2 卫星遥感观测及应用

3基于我国自主研发卫星和算法的“中国科大产品”与国际主流的卫星遥感产品对比

4 地基遥感观测及应用

5 国内外评价与应用


研究方向简介:

环境遥感仪器科学与技术是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精密仪器与精密机械系的新兴研究领域,该领域依托三个国家级平台(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从事环境多平台遥感算法研究及相关仪器研制,针对大气环境相关热点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光学遥感算法原理;大气环境污染立体遥感监测技术;环境遥感仪器设计与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环境遥感中的应用。

目前,我系研究团队在环境遥感仪器科学与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在大气成分的星载/机载遥感监测方面,开发了适合我国高气溶胶背景下的星载/机载高光谱遥感仪器自动标定和遥感反演算法,显著提高了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在我国的遥感观测精度。该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首个超光谱卫星载荷大气痕量差分吸收光谱仪(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strument, EMI),有效解决了其关键部件遭国际禁运致使原始光谱有所欠缺的“卡脖子”影响,最终实现EMI的遥感结果达到了欧美最新超光谱卫星载荷的同等水平,增强了我国独立自主发展超光谱环境卫星的信心,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2)在地基遥感污染气体观测方面,建立了我国目前能同时观测霾和多种痕量气体垂直结构的地基遥感网络,并研发了大气污染物垂直廓线遥感算法,弥补了国家CNEMC网络垂直观测能力的不足,在垂直方向上评估了区域传输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在地基遥感温室气体观测方面,建立了我国首个地基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光谱(FTS)超级站,通过一系列学术创新使其成为全球总碳柱观测网(TCCON)中唯一的中国站点

3)在成果应用方面,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卫星遥感和地基遥感产品在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等国家部门以及多个省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和一致认可,相继为我国重大活动和国际会议(如2019世界军人运动会、2019进口博览会等)提供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及时、有效地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演化、污染物排放和传输规律,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

我系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亦受到Sune Svanberg教授 (瑞典皇家两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奖评委, 其中2年担任主席)Kelly Chance教授(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第一颗静止高光谱环境卫星TEMPO首席科学家)等国际同行的认可与引用;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和和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团队目前承担着该领域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多项课题。



相关实验室:

环境光学遥感中心负责人刘诚教授主页:(https://pmpi.ustc.edu.cn/2019/0816/c16625a389991/page.htm)



研究人员

刘诚胡启后王薇孙友文李启华田园刘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