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中国科大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全球系友的联系与交流,为系友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2025年3月23日,中国科大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系友论坛”第四十期线上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系友刘维新(PB00009060)进行“空间探测与激光测量──精密仪器与精密测量助力科学研究”的线上主题报告,报告由系友邵维维主持。
刘维新系友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和科研经历。他于2000年进入中国科大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学习,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光学工程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他专注于激光测量与精密仪器的研究,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博士毕业后,他在中航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从事机载光电探测设备的研发工作,后回到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加入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致力于空间光学探测技术与激光物理的研究。
刘维新系友首先介绍了日冕和日冕仪的相关背景知识。太阳上出现的耀斑和日冕物质的抛射等剧烈活动,给地球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带来短时间尺度变化,影响卫星运行和安全、无线通信中断、供电及输油管线以及人类健康等。因此需要准确观测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对内日球层开展连续、可视化观测是日地空间物理领域重点研究任务之一。但日冕一般在日全食时容易观察到,该现象出现频率低、持续时间短,而且日冕层亮度低同时受地球散射光干扰,所以使用日冕仪进行观测很有必要。
随后,刘维新系友分享了组里参与的太阳观测和空间探测项目。第一个是“子午工程二期”的光谱成像日冕仪研制工作,通过光谱分析,团队能够研究日冕的多普勒速度、谱线宽度和离子密度等参数,为太阳物理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第二个是自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支持的大视场扩展日冕仪,该设备拥有最大达到覆盖地球轨道范围的全周向视场,为太阳物理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观测手段。第三个是空间白光日冕仪的研制,计划搭载气象卫星完成预报业务。将实现对太阳风和日冕物质抛射结构的同步观测,可以极大推动空间物理研究。
刘维新系友还提到日冕观测的难点和关键技术:第一个是强光背景下提取弱日冕光信号,要求日冕仪本身杂散光极低,需量化测试评估;第二个是准确标定弱光的强度、偏振和谱线波长比较困难,需要对各参数指标测试校准,对观测数据进行补偿。针对上述问题,刘维新系友介绍了激光精密测量用于日冕仪测试校准的方法,如微弱杂散光测试、偏振校准、偏振元件可溯源测试以及日冕谱线波长定标等方面的应用。这些技术将激光物理原理与精密仪器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测量精度和灵敏度的提升。
此外,刘维新系友还介绍了研制的精密仪器在其它领域的拓展以及在交叉学科的应用,包括基于激光复合腔效应的测量仪器、气体激光器与干涉测量仪器、微观结构与微尺度场的非介入测试以及远距离与动态目标探测和识别。这些应用结合了前沿方向和产业需求,是项目组在研课题的延伸和拓展。
最后,刘维新系友对本次分享作出了总结:1.从太阳观测载荷的研制中得到启发,专长和多面手是必要的,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交叉协作是必须的。2.研制激光精密测量仪器需要对激光物理深入研究,科大“理实交融”的教学理念给了自己做科研的底气。3.服务于基础研究的仪器与其他专业或产业应用相结合,“创新加应用”双驱动下科研终会实现突破。作为报告结尾,刘维新系友介绍了自己课题组的团队成员和研究方向。
在互动环节,刘维新系友针对天气和海拔对日冕仪的影响、激光测距仪与现有测距仪的区别等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最后黄文浩教授对本次报告进行了总结:刘维新系友的空间探测和激光测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研究过程中对光机电的应用是九系办学宗旨的良好体现。也希望大家不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改进论坛交流平台,助力系友和九系的发展。
报告人简介:
刘维新,0009系友,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士,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仪系,获光学工程专业博士,2009-2010年就职于中航航空电子有限公司,2011年-2013年在中国计量院-清华大学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做博士后,2014至今,在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光学探测技术,激光物理研究与精密测量仪器,及其用于大气和水下运距离声场探测,光学元件精密测试与偏振成像,微尺度下材料特性表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