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下午14:00,香港理工大学张需明教授受邀来我院访问,于中科大西校区力二楼215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微流控技术的光学应用&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计划简介”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工程科学学院黄文浩教授主持。
张需明教授从微流控技术讲起,阐述液滴在药物检测、化学分析等领域的应用。随后引出光流控概念,利用水或油等微流体作为光学介质,从而对光线或光子进行操控。他介绍,在制造光学器件方面,液体介质与固体介质相比,具有一些显著优点:首先,折射率可调范围大且几何形状多样;其次,不相溶流体之间的界面非常平滑,处于分子量级;此外,利用混溶流体可以形成梯度折射率。对于光流控领域的应用,任何涉及光与液体的领域都可以采用光流控技术以实现高性能、新功能以及简便的集成,包括生物化学光谱传感、生命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与细胞计数技术、光合作用与光催化作用以及光学捕获与微/纳米粒子操控。另外,固态光学/光子元件可以采用液体介质来实现较大的可调性和新的功能,并应用于可变焦距镜片、液芯波导、激光与宽带光源以及光子晶体(PC)/ 光子晶体光纤(PCF)。光流控技术综合微纳光学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各自的优点,正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张需明教授与同学们讨论了光微流器件的基本特性,介绍了光微流器件近期所报道的一些重要应用,并展望了光微流器件的未来。利用微流控芯片中的流体产生光和控制光,将极大拓展微纳光学的研究领域。
随后,张需明教授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如液体透镜、光流控反应器等。对于粮食需求的问题,团队受到启发,提出 “人工光学作用”,利用微流控平台把CO2和阳光转化碳水化合物,从概念设计和实验分析,张需明教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后,张需明教授简要介绍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各种博士生招收计划,欢迎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了解。
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与会师生对感兴趣的问题纷纷进行提问,与张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报告人简介:
张需明,男,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系正教授,兼分管研究的副系主任。于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1997年在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0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再获硕士学位,2006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目前已发表论文130余篇,已成立两间初创公司。研究方向包括微流控芯片、微纳光学、仿生、太阳能产氢和人工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