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军“飞秒激光在金属表面的高性能微纳制造”报告会成功举办

625日下午4点,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杨建军研究员受邀在力二楼215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飞秒激光在金属表面的高性能微纳制造”报告会由工程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家文主持。

杨建军研究员从飞秒激光微纳制造的起源谈起,讲解了激光脉冲周期达到飞秒级别时产生的刻蚀能力质变,进而产生新型微纳加工方法的发展历程。他详细讲述了在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机理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热与非热的物理机制探讨,以及激光照射金属表面的作用过程,并提出加工结构精度和制备效率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问题。随着光与材料作用机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们通过表面波激发和耦合,改变金属界面表面动力学特征,利用光场时空调制,实现微纳米结构杂乱分布到各种纳米周期阵列性结构的转变。通过扩束的方法,可以在保证高精度、高规整度的同时,获得大面积的周期性纳米光栅结构,从而大幅提高加工效率。此外,他还利用该方法探索了在纳米压印等领域的相关应用。杨建军研究员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步步深入,非常精彩,不仅为师生们带来了飞秒激光微纳金属加工方面的最新成果,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新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师生积极提问交流,反响热烈。


报告人简介:

杨建军,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吉林省“超快激光科学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学位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会理事,吉林省增材制造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主要在飞秒激光对金属和半导体等材料烧蚀、微纳制造,以及纳米光子学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创新研究,系统掌握了微纳结构快速灵活制造的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对金属表面光学、热学、润湿和生物兼容等性能的有效调控,并在新颖微纳结构器件的设计与制作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现已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Bio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no Research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Letter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受邀在国际会议上报告30余次,国内发明专利1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技术发明奖1项;获得中国科学院首届刘永龄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以及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等。目前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及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