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建“基于风廓线激光雷达和塔基观测的北京边界层高度反演、能量平衡过程特征及应用于污染研究”报告会成功举办

113日上午9:3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院长助理杨元建教授受邀做线上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基于风廓线激光雷达和塔基观测的北京边界层高度反演、能量平衡过程特征及应用于污染研究”,报告由工程科学学院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执行主任刘诚教授主持。

杨元建教授从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引入,空气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健康,还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影响天气和气候。空气污染成因复杂多变,排放是主因,大气理化过程是内因,气象条件是外因。大气边界层高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生消的关键气象因子之一,决定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和水平扩散能力,并一定程度上影响大气边界层理化过程。杨教授此次报告结合铁塔梯度观测和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探测优势,提出新的城市边界层高度反演方法,克服夜间边界层高度反演的不确定性,揭示了近地面风速和污染颗粒物对北京城市边界层的显著影响。基于北京325m铁塔长期观测资料揭示了北京城市地区污染与城市边界层内风温湿结构、湍流、辐射等热动力过程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深入理解城市大气污染机理。杨教授讲解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让参会师生对大气边界层高度反演方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在自由讨论环节,参会师生就气象因素和污染的相互作用、边界层的参数化设置、高温热浪和臭氧前体物的耦合关系、边界层高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的差异和联系、能否借助垂直观测的数据推断边界层高度、不同气象条件传输对臭氧污染事件的量化贡献等问题与杨元建教授进行互动交流;杨元建教授就师生提出的“精细模拟复杂型边界层是否需要修改参数化方案或增加观测资料的同化”问题做出了解答,杨教授指出模拟复杂边界层时需要相应地进行参数化方案调整,如模拟合肥地区时,需替换最新的城市建城区、刨除背景的天气系统等。双方交流深刻,与会师生收获颇多。


报告人简介:

杨元建,博士,教授,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院长助理,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安徽省气象局任职,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大气边界层遥感探测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中德国际合作项目专题、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等项目10余项,多项成果在气象、港口、电网等行业应用和推广。已在PNAS、ERL、GRL、ACP、JGR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 (含SCI 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70余篇(含SCI论文50余篇),两篇入选ESI全球TOP1%高被引论文。

曾获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2016),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2016),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22),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风云卫星算法大赛二等奖(202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2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2021,排名第二),第八届“共享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优秀奖指导教师(2021),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杰出审稿人(2018),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期刊重要贡献论文奖(2019),安徽省百篇优秀硕士论文(2011)、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2009)等奖励或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