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陈思宇教授“东亚沙尘气溶胶的数值模拟研究”专题报告会成功举办

122日上午9:15,兰州大学萃英教授陈思宇应邀为我系师生作题为“东亚沙尘气溶胶的数值模拟研究”的线上专题报告,报告由工程科学学院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执行主任刘诚教授主持。

本次报告中,陈思宇教授从沙尘气溶胶引入,作为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溶胶之一,其物理过程主要通过起沙(涉及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圈)、传输(涉及大气圈)和沉降(涉及水圈和冰冻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将地球五大圈层有机联系起来,是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纽带和关键环节。因此,准确模拟沙尘气溶胶的物理过程和气候效应至关重要。然而,沙尘复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数量和属性的巨大差异,导致沙尘气溶胶仍是目前气候模式中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思宇教授长期致力于沙尘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关注沙尘起沙参数化、吸收性气溶胶动力输送机制及其环境气候效应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构建了人为扰动下垫面的起沙参数化方案,建立了道路扬尘的排放清单,填补了目前数值模式中缺少人为起沙的空白,显著提高了东亚沙尘起沙的模拟精度,基于改进以后的数值模式并结合多种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数据,量化东亚不同沙尘源区和沉降区沙尘释放、传输及其干/湿沉降的质量收支情况,并系统揭示了青藏高原吸收性气溶胶的来源、输送及其气候效应。本次陈思宇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内容丰富、逻辑清晰,让与会的师生们对沙尘气溶胶的数值模拟研究有了全面而立体的认识。

在自由讨论环节,陈思宇教授与我系师生就报告中的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友好互动探讨。对于起沙环节的参数化方案中如何处理人为沙尘变化剧烈、时间分辨率较高的问题,陈思宇教授指出,长期以来人为沙尘源地较小以及变化剧烈的问题一直存在,研究一直针对局地尺度。如何将人为起沙方案耦合到气候模式中,考虑到人为活动和城市化进程,陈教授提出了区域尺度人为扰动起尘的新方法,发展了多种起沙方案和清单,改善了东亚沙尘的模拟精度。上午10时许,报告完满结束,双方交流深刻,与会师生收获颇多。

报告人简介:

陈思宇,兰州大学萃英教授,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甘肃省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沙尘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重点研究沙尘起沙参数化、人为和自然因素对起沙影响、气溶胶动力输送、吸收性气溶胶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沙尘暴预警预报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大气污染治理、数值天气预报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arth-Science Reviews、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Journal of climate等大气科学领域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40篇,相关研究成果入选ES&T和JMR封面论文,ESI高被引论文、Science China“热点论文”和“最佳论文”以及“中国沙漠科学十佳论文”,研究成果荣获2019年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2020年第九届“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奖”、入选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等。